【穴中人语原文及译文欣赏】《穴中人语》是一篇富有哲理与讽刺意味的古代寓言,出自清代学者纪昀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。文章通过一个神秘洞穴中的对话,揭示了人性、社会现象以及对权力和欲望的深刻反思。以下是对该文的原文、译文及。
一、原文节选:
> 有客过山中,见一穴,其深不可测。中有异声,若人语。遂探之,得一老翁,衣冠如士,坐石上,呼曰:“君来何为?”客曰:“吾闻此穴有异,故来观。”老翁笑曰:“此非异也,乃人心之所出耳。”客问:“何谓人心所出?”老翁曰:“凡人所思所欲,皆藏于此。汝心所求者,即在此中。”
二、译文:
有一位客人路过山中,看到一个洞穴,深不见底。洞中传来奇怪的声音,像是人在说话。他便进去查看,发现一位老翁,穿着整齐,坐在石头上,对他说:“你来做什么?”客人回答:“我听说这个洞穴有奇特之处,所以来看看。”老翁笑着说:“这并不奇怪,这是人心的体现。”客人问:“什么叫人心的体现?”老翁说:“凡是人所想、所求的东西,都藏在这个洞里。你心中所追求的,就在这里。”
三、与分析
《穴中人语》虽短小精悍,却寓意深远。它通过“洞穴”这一象征性的意象,隐喻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与思想。文中“老翁”的话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考:人的欲望、理想、恐惧等情感,都如同藏在洞中,等待被发现或被释放。
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洞察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名利、权力的追逐,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。同时,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,暗示人们往往被外在的表象迷惑,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。
四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文章名称 | 穴中人语 |
作者 | 纪昀(清代) |
出处 |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 |
主题 | 人性、欲望、内心世界、社会现象 |
核心思想 | 人心所求,皆藏于内;外在表现不过是内心欲望的投射 |
艺术特色 | 寓言式结构,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 |
现代启示 | 提醒人们关注内心真实,避免被表象迷惑 |
风格特点 | 哲理性强,带有讽刺与反思 |
五、结语
《穴中人语》虽为一篇短文,但其内涵丰富,值得反复品味。它不仅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,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无声批判。在当今信息纷杂的时代,更应以此文为镜,照见自己内心的真正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