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七步之才名词解释】“七步之才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才华横溢的文章或诗作,表现其文思敏捷、才气过人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中关于曹植的故事。
一、
“七步之才”源于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传说。据传,曹操曾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,否则将被废黜太子之位。曹植在七步之内吟出千古名篇《七步诗》,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思和文学造诣,从此“七步之才”便成为赞美人才华横溢、文思敏捷的成语。
该成语不仅用于文学领域,也广泛用于称赞他人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工作的能力,强调的是思维敏捷与创作效率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七步之才 |
出处 | 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(三国时期曹植故事) |
含义 | 形容人在极短时间内表现出卓越的才华和文思敏捷 |
典故来源 | 曹植在七步内作诗,避免被废黜 |
用法 | 多用于赞美他人的才华与创造力 |
近义词 | 才高八斗、文采斐然、笔下生花 |
反义词 | 才疏学浅、文思迟钝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表扬某人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作品的能力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七步之才”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肯定,更是一种对快速反应与高效创作能力的认可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精神也被应用于工作、学习、创意等领域,鼓励人们在压力下仍能保持创造力与执行力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七步之才”虽然强调“快”,但并不意味着质量可以妥协。真正的“七步之才”应是“快而精”,即在短时间内既能迅速成文,又能保证内容的深度与美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