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贰过的上一句是啥】“不贰过”出自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回也,其心三月不违仁,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。’”这句话讲的是孔子对弟子颜回的称赞,认为他能长时间保持仁德,而其他弟子只能偶尔做到。
但“不贰过”一词更常见于《论语·卫灵公》中:“子曰:‘吾之于人也,谁毁谁誉?如有所誉,其有所试矣。’”不过,真正与“不贰过”相关的内容,出现在《论语·述而》中的一句话:
> “子曰:‘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易,可以无大过矣。’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,如果我能再活几年,在五十岁时开始学习《易经》,就可以避免大的过失。这里的“无大过”可以理解为“不贰过”的一种体现,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。
然而,“不贰过”作为一个独立的短语,常被引用在现代语境中,表示一个人不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。例如:“他做事认真,从不贰过。”
总结
“不贰过”意指一个人不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,强调个人修养和自我反省的能力。虽然它并非直接出自某一句完整的古文,但在儒家思想中有着深厚的根基。
表格:关于“不贰过”的背景与出处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论语》中多次提到类似概念,如“无大过”、“不违仁”等 |
含义 | 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,强调自我反省与进步 |
常见引用 | “不贰过”常用于现代语境,表达对一个人行为的肯定 |
相关句子 | 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易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(《论语·述而》) |
哲学背景 | 儒家强调修身、自省,追求道德完善 |
通过了解“不贰过”的来源与意义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人格修养的重视,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借鉴这种精神,不断改进自己,避免重复错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