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综合知识 > 正文

小儿垂钓古诗的意思

发布时间:2025-04-28 07:33:07来源:

导读 《小儿垂钓》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。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溪边钓鱼的生动场景,语言简洁明快,情感真挚自然,展...

《小儿垂钓》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。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溪边钓鱼的生动场景,语言简洁明快,情感真挚自然,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童趣的赞美。

诗中写道:“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。”短短四句诗,将一个专注垂钓的小儿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。首句“蓬头稚子学垂纶”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——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正在学习钓鱼。这里的“学”字不仅表现了孩子初学钓鱼时的稚嫩与认真,还暗示了他对钓鱼这件事充满好奇与兴趣。第二句“侧坐莓苔草映身”,通过描写孩子侧身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,周围绿草掩映,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,进一步烘托出宁静祥和的氛围。第三句“路人借问遥招手”则展示了孩子的另一面:当有人向他询问时,他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远远地举起手示意。最后一句“怕得鱼惊不应人”揭示了孩子之所以如此谨慎的原因——他担心自己的声音会惊动水中的鱼儿,从而破坏了自己的努力。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孩子对钓鱼这项活动的专注与执着。

整首诗通过对小儿垂钓过程的细腻描写,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美好,也让我们体会到童真世界的纯净与可爱。胡令能以质朴的语言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点滴趣味,使得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。

标签:
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