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道崩殂读音和解释】“中道崩殂”是一个较为文言的成语,出自《出师表》。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,但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。以下是对“中道崩殂”的读音、解释及用法的总结。
一、
“中道崩殂”意指君主或重要人物在中途去世,通常用于描述国家或政权的突然变故。其中,“中道”指的是中途、半路;“崩”是死亡的意思;“殂”也是死的意思。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,尤其是与帝王相关的记载中。
在现代语境中,虽然不常用,但在文学作品、历史研究或正式文章中偶尔会出现。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词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词语 | 中道崩殂 |
| 拼音 | zhōng dào bēng cú |
| 出处 | 《出师表》(诸葛亮) |
| 词义 | 在中途去世,多指君主或重要人物突然死亡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、古文或正式场合 |
| 近义词 | 半途而废、英年早逝、突然离世 |
| 反义词 | 善终、寿终正寝、安享晚年 |
| 例句 |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 |
三、拓展说明
“中道崩殂”常出现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,如刘备、曹操等,在他们尚未完成大业时便去世,引发后人感慨。这一成语不仅表达了对人物命运的惋惜,也反映了古代政治局势的不稳定。
在实际应用中,建议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,避免因过于文言而影响现代读者的理解。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清晰地掌握“中道崩殂”的读音、含义及其使用场景,为学习古文和提升语言能力提供帮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