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无动于衷是什么意思】“无动于衷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,内心没有任何反应或情绪波动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他人遭遇的痛苦、外界的变化或某种事件表现出冷漠、不关心的态度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无动于衷 |
拼音 | wú dòng yú zhōng |
字面意思 | 心没有被触动 |
引申含义 | 对事情漠不关心,毫无反应 |
使用场景 | 描述人对某事或某人缺乏情感反应 |
情感色彩 | 贬义 |
近义词 | 冷眼旁观、漠不关心、心如铁石 |
反义词 | 感动不已、热心肠、同理心 |
二、成语详解
“无动于衷”最早出自古代文学作品,后来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。它的核心意思是“不动心”,即在面对某些事情时,内心没有任何波澜,既不愤怒,也不悲伤,也不同情。
例如:
- 面对朋友的困境,他却无动于衷,让人感到失望。
- 看到流浪动物受伤,她却无动于衷,继续低头玩手机。
这种态度往往会被认为是冷漠或缺乏同情心的表现,因此在日常交流中,“无动于衷”多用于批评或描述一种负面的情绪状态。
三、使用建议
1. 适用于书面或口语表达:可以用于写作、演讲或日常对话中,强调对方的冷淡态度。
2. 注意语境:根据场合选择是否使用,避免在正式场合中频繁使用,以免显得不够礼貌。
3. 搭配恰当:通常与“看到”、“听到”等动词搭配使用,如“看到悲剧发生,他依然无动于衷”。
四、总结
“无动于衷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表达了一个人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、毫无反应的状态。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,也反映了人的性格和情感态度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当培养同理心,避免成为“无动于衷”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