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优选问答 >

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

2025-08-06 02:03:42

问题描述:

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,跪求好心人,帮我度过难关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06 02:03:42

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】一、

《师旷论学》是出自《战国策·楚策》的一篇短文,讲述了晋国的大臣师旷劝谏晋平公珍惜学习机会的故事。文章通过师旷与晋平公的对话,强调了“学无先后,但问心之有无”的思想,说明无论年龄大小,只要愿意学习,就永远不会太晚。

故事中,晋平公因年老而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再学习,师旷则以“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秉烛之明”来劝导他,指出即使年老,学习依然有价值,不应放弃。

二、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
文言文原文 现代汉语翻译
晋平公问于师旷曰:“吾年七十,欲学,恐已暮矣。” 晋平公向师旷请教说:“我年纪七十岁了,想要学习,恐怕已经太晚了。”
师旷曰:“何不炳烛乎?” 师旷说:“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?”
平公曰:“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?” 晋平公说:“哪里有做臣子的戏弄君主的道理呢?”
师旷曰:“臣闻之: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秉烛之明。纵不能明,岂损于明乎?” 师旷说:“我听说:少年时喜欢学习,就像太阳刚升起时的光芒;壮年时喜欢学习,就像中午的阳光;老年时喜欢学习,就像拿着蜡烛照明。即使不能照亮一切,难道会损害光明吗?”
平公曰:“善哉!” 晋平公说:“说得对啊!”

三、总结

《师旷论学》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,通过师旷与晋平公的对话,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:学习没有早晚之分,关键在于是否有求知之心。即使年事已高,也不应放弃学习的机会。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,鼓励人们不断学习、终身成长。

文章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体现了古代智慧与教育理念的结合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