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李白清平调三首原诗】唐代诗人李白的《清平调三首》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宫怨诗之一,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。这组诗以华美的语言、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,描绘了宫廷中女子的孤独与哀怨,同时也体现了李白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。以下是《清平调三首》的原文及其简要分析。
一、原诗内容
第一首:
云想衣裳花想容,
春风拂槛露华浓。
若非群玉山头见,
会向瑶台月下逢。
第二首:
一枝红艳露凝香,
云雨巫山枉断肠。
借问汉宫谁得似?
可怜飞燕倚新妆。
第三首:
名花倾国两相欢,
长得君王带笑看。
解释春风无限恨,
沉香亭北倚栏杆。
二、简要总结
《清平调三首》以“花”与“美人”为意象,借景抒情,表达了对美人的赞美与怜惜,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。全诗情感深婉,语言华丽,是李白诗歌中少见的细腻之作,展现了他多面的艺术风格。
三、表格展示
首次 | 原文 | 简要解读 |
第一首 | 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 | 以“云”、“花”比喻美人的容貌,表达对仙姿的向往与赞美。 |
第二首 | 一枝红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借问汉宫谁得似?可怜飞燕倚新妆。 | 借用历史典故,赞美美人的气质与风韵,同时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。 |
第三首 | 名花倾国两相欢,长得君王带笑看。解释春风无限恨,沉香亭北倚栏杆。 | 描绘帝王与美人共赏名花的场景,暗含对权力与爱情交织的复杂情感。 |
四、结语
李白的《清平调三首》虽为宫廷题材,却超越了传统宫怨诗的局限,展现出诗人对人性与美的深刻理解。这组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,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