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全诗】“青天有月来几时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把酒问月·故人西辞黄鹤楼》。这首诗是李白在饮酒赏月时,对月亮发出的疑问与感慨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、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。以下是对该诗的总结与分析。
一、诗歌原文
> 《把酒问月》
> 青天有月来几时?我今停杯一问之。
> 人攀明月不可得,月照长空万里心。
> 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?
> 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
> 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!
(注:此为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的误传版本,实际原诗为苏轼所作,但“青天有月来几时”常被误认为是李白作品。)
二、
| 项目 | 内容 |
| 作者 | 苏轼(误传为李白) |
| 体裁 | 词(《水调歌头》) |
| 主题 | 对月亮的赞美与人生哲思 |
| 情感基调 | 疑问、孤独、向往、豁达 |
| 核心意象 | 月亮、天空、人间 |
| 思想内涵 | 对时间、空间、人生的追问,体现超然物外的情怀 |
三、诗句解析
- “青天有月来几时”:诗人以一种近乎童真的方式向月亮发问,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与敬畏。
- “我今停杯一问之”:借酒抒怀,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月亮,表达孤寂与思索。
- “人攀明月不可得”:表明人类虽向往光明与高远,却无法真正触及。
- “月照长空万里心”:月亮虽遥不可及,却能照亮人心,象征精神的自由与广阔。
- “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?”:进一步展开想象,引发对宇宙、时间的无限遐想。
- 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”:表现了诗人既渴望超脱现实,又畏惧孤独的心理矛盾。
- “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!”:最终回归现实,认识到人间虽不如天上虚幻美好,却更真实可亲。
四、艺术特色
1. 浪漫主义风格:充满想象力和幻想色彩,体现出李白或苏轼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。
2. 语言优美:用词简练而富有意境,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。
3. 情感真挚:无论是对月亮的疑问,还是对人生的感慨,都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真诚与深沉。
五、结语
“青天有月来几时”虽然常被误传为李白之作,但它作为一首经典诗词,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、人生、宇宙的深刻思考。无论作者是谁,这首诗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