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偏安一隅是什么意思】“偏安一隅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国家、地区或群体在面对外部压力或动荡时,选择在一个相对封闭、偏远的区域维持生存和稳定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历史感,多用于历史事件或政治局势的分析中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偏安 | 指在相对偏远或不发达的地区暂时安定下来 |
一隅 | 指一个角落、一方之地,表示范围较小 |
整体含义 | 在一个狭小、偏远的地方暂时安稳地生活或治理,通常指在战乱、动荡中寻求庇护 |
二、来源与出处
“偏安一隅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文献,常见于描述南北朝、五代十国等时期的历史背景。例如:
- 南宋时期,由于北方被金人占领,南宋朝廷退守江南一带,史称“偏安一隅”。
-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,一些割据政权在边远地区建立势力范围,形成“偏安”的局面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应用举例 |
历史分析 | 如南宋、南明等政权在战乱中退守南方 |
政治评论 | 描述某些政权或组织在不利环境下坚持局部统治 |
文学创作 | 用于描写人物或国家在困境中的处境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安居乐业、苟安一隅、固守一隅 |
反义词 | 开疆拓土、进取扩张、奋发图强 |
五、成语用法示例
1. 他虽身处偏安一隅,却心怀天下,志在恢复旧业。
2. 历史上不少王朝因战乱而偏安一隅,最终走向衰落。
六、总结
“偏安一隅”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,更是一种历史现象的概括。它反映了在动荡环境中,部分群体或政权选择保守、避让的策略,以求得一时的安宁。虽然这种状态可能带来短期的稳定,但往往缺乏长远的发展动力,容易导致停滞甚至衰败。
通过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与背景,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与现实中的复杂局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