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无动于衷的衷是什么意思】“无动于衷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对某件事情非常冷淡、毫无反应。其中,“衷”字是这个成语的关键部分,理解它的含义对于准确掌握整个成语的意思非常重要。
一、
“无动于衷”中的“衷”原意是指内心、心胸。在成语中,“无动于衷”意思是“一点也没有触动内心”,即对某种情况或事件完全不关心、不动心、没有反应。这个词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他人痛苦、灾难或感人场面时表现出的冷漠态度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衷”字虽然不再常用,但在成语和文言文中仍保留其本义。因此,了解“衷”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含义 | 拼音 | 用法举例 | 词性 |
无动于衷 | 一点也不动心,对事情漠不关心 | wú dòng yú zhōng | 他对别人的求助无动于衷。 | 成语 |
衷 | 内心、心胸 | zhōng | 心口如一,忠心耿耿。 | 名词/动词 |
三、延伸说明
“衷”在古代多用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或情感,如“衷心”、“衷肠”等。在“无动于衷”中,“衷”强调的是人的心理反应,而不是外在行为。因此,这个成语更侧重于描述一个人的情感状态,而非行动表现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无动于衷”常带有批评意味,表示对他人感受或事件的忽视。例如,在面对社会不公时,若有人表现得无动于衷,往往会被认为缺乏同情心。
四、结语
“无动于衷”中的“衷”虽为古语,但通过理解其含义,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成语的整体意义。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,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心理状态。了解这些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与写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