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面桃花的意思是什么】“人面桃花”是一个源自唐代诗人崔护的诗作《题都城南庄》中的成语,原句为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”这句话描绘了春天里一位美丽女子与桃花相映成趣的画面,后来被引申为对美好事物、爱情或往事的追忆与怀念。
一、基本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人面桃花 |
出处 | 唐·崔护《题都城南庄》 |
原意 | 指女子面容与桃花相互映衬的美丽景象 |
引申义 | 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、爱情或人物的怀念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文学作品、诗歌、散文等文艺表达中 |
二、详细解析
“人面桃花”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崔护的诗作。诗中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春日拜访友人,遇见一位美丽的女子,两人一见倾心。第二年再访时,却只见桃花依旧,人已不在,于是写下这首诗,寄托思念之情。
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,也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的怀念。因此,“人面桃花”常被用来形容那种“物是人非”的情感状态,尤其是爱情或友情中曾经的美好回忆。
三、文化内涵
1. 象征意义:桃花象征春天、美丽与短暂;“人面”则代表人的容貌与情感。
2. 情感寄托: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无法重来的感慨。
3. 文学价值:在古典诗词中,“人面桃花”成为常见的意象,常被后人引用和化用。
四、现代应用
在现代汉语中,“人面桃花”更多地被用作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,常见于:
- 文学创作
- 电影、电视剧的标题或台词
- 网络文章、社交媒体中的情感表达
虽然不再像古代那样频繁使用,但它仍然保留着浓厚的文化韵味。
五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含义 | 形容人与桃花相映成趣的美景,引申为对美好事物或过去的怀念 |
出处 | 唐代崔护《题都城南庄》 |
用法 | 多用于文学、艺术作品中,表达怀旧、思念之情 |
特点 | 具有浓厚的诗意和情感色彩,富有文化内涵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人面桃花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寄托,是中华文化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意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