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间四月芳菲尽的出处】一、
“人间四月芳菲尽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大林寺桃花》。这句诗描绘了四月时节,人间的花儿已经凋谢,但山上的桃花却刚刚盛开,形成鲜明对比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感慨。
该诗不仅语言优美,而且意境深远,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,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、寄情山水的情怀。
以下为详细出处及内容分析: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诗句 | 人间四月芳菲尽 |
出处 | 唐代·白居易《大林寺桃花》 |
全诗原文 | 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 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 |
作者简介 | 白居易(772-846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与元稹并称“元白”,主张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。 |
创作背景 | 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(817年),当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被贬至江州(今江西九江)。他在游览庐山大林寺时,看到山中桃花盛开,感叹春光虽已逝,却在高处重现,遂写下此诗。 |
诗歌主题 | 表达对春天短暂、时光易逝的感慨,同时抒发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向往。 |
艺术特色 | 语言简洁明快,对比手法运用巧妙,通过“人间”与“山寺”的对比,突出诗意的哲理意味。 |
文学地位 | 是白居易最具代表性的山水诗之一,广为传诵,常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。 |
三、结语
“人间四月芳菲尽”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,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。它提醒人们,在生活的喧嚣之外,仍有一方净土值得我们去寻找与珍惜。白居易用简练的语言,为我们留下了一首意境深远、耐人寻味的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