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古诗及翻译】唐代诗人李白的《访戴天山道士不遇》是一首描写诗人拜访隐士却未能相见的诗作,语言清新自然,情感含蓄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也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。以下是对该诗的总结与翻译。
一、诗歌原文
《访戴天山道士不遇》
李白
犬吠水声中,
桃花带露浓。
开门迎客笑,
入寺觅僧踪。
深院无人语,
空庭落日红。
欲寻仙迹去,
云深不知处。
二、
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前往戴天山拜访道士的过程,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未遇的遗憾。全诗意境清幽,语言简练,体现了李白诗歌的典型风格。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李白 |
朝代 | 唐代 |
题材 | 山水田园、抒情诗 |
主题 | 寻访道士未果,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|
意象 | 犬吠、水声、桃花、深院、空庭、云深 |
情感 | 渴望隐居、略带惆怅 |
风格 | 清新自然,含蓄深远 |
三、诗句翻译
原文 | 翻译 |
犬吠水声中 | 听到狗叫声从水边传来 |
桃花带露浓 | 桃花上带着露水,显得格外鲜艳 |
开门迎客笑 | 我打开门,笑着迎接客人 |
入寺觅僧踪 | 走进寺庙寻找道士的踪迹 |
深院无人语 | 深深的庭院里没有人说话 |
空庭落日红 | 空荡的庭院中夕阳正红 |
欲寻仙迹去 | 想要追寻仙人的足迹 |
云深不知处 | 云雾深处,不知他去了哪里 |
四、艺术特色
1. 情景交融:诗中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紧密结合,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惆怅的氛围。
2. 语言简练:用词朴素自然,没有华丽辞藻,却富有画面感。
3. 含蓄表达:诗人并未直接表达失落之情,而是通过环境描写传达内心的无奈与思念。
五、结语
《访戴天山道士不遇》是李白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,虽然题目中“不遇”二字点明了结果,但诗中所展现的意境与情感却远比简单的“未见”更为丰富。它不仅是对一位道士的寻访,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寻与寄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