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二十四桥仍在】“二十四桥仍在”出自唐代杜牧的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: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。”这句诗描绘了扬州二十四桥在月光下的静谧与诗意,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尽管历经千年风雨,二十四桥依旧存在,成为历史与文化交融的象征。
一、
二十四桥是扬州古时的一处著名景点,因桥上有二十四座石栏而得名。它不仅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,也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。杜牧的诗句让这座桥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如今,虽然原桥已不复存在,但其遗址和文化影响依然深远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名称 | 二十四桥 |
出处 | 杜牧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 |
位置 | 江苏扬州(今瘦西湖景区附近) |
历史背景 | 唐代扬州繁华时期,桥梁众多,二十四桥为其中一景 |
文化意义 | 象征江南水乡之美,成为文人诗词中的经典意象 |
现状 | 原桥已毁,现为遗址或仿建景观 |
代表诗句 | 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” |
现代价值 | 旅游景点、历史文化符号、诗词研究对象 |
三、结语
“二十四桥仍在”,不仅是对一座古桥的描述,更是一种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情回望。它提醒我们,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仍需保留对传统的敬畏与传承。二十四桥虽已不在,但它所承载的文化记忆,依旧在人们的吟诵与追忆中鲜活如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