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宁为玉碎的下半句是什么】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和尊严而牺牲生命,也不愿为了苟活而丧失人格与操守。这句话出自《北齐书·元景安传》,原文是: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。”意思是宁愿像玉一样破碎,也不愿像瓦片一样完整却毫无价值。
以下是对这句成语的详细解析:
一、成语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 |
出处 | 《北齐书·元景安传》 |
原文 | 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 |
含义 | 愿意保持高尚气节而牺牲,不愿屈辱求生 |
使用场景 | 表达对气节、尊严的坚守,多用于文学、演讲或评论中 |
二、成语背景故事
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献中。据《北齐书》记载,元景安在面对权臣高欢的威胁时,拒绝了对方要求他改姓的命令,最终被杀害。他的侄子元景皓则表示:“大丈夫宁可玉碎,不可瓦全。”这句话后来成为后世传颂的名言,象征着士人的气节与骨气。
三、现实意义与应用
应用领域 | 说明 |
文学作品 | 多用于描写人物的坚贞不屈,如《红楼梦》《三国演义》等 |
政治言论 | 常用于表达政治立场坚定,不妥协的态度 |
个人修养 | 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保持自我原则 |
四、常见误用与辨析
虽然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常被引用,但有时会被误解为“宁死不屈”,其实其更强调的是“选择死亡以保全尊严”,而非单纯地“不怕死”。因此,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,避免过度引申。
五、总结
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不仅是一句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,应坚守内心的信念与道德底线,即使付出代价,也要保持人格的完整与高贵。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