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关山难越的下一句是什么】“关山难越”出自唐代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,原文为:“关山难越,谁悲失路之人?”这句话表达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,以及在困境中无人理解、无人同情的感慨。
一、总结
“关山难越”是古代文人表达人生坎坷、道路艰险的常用语。其下一句“谁悲失路之人”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,表达了对失意者命运的同情与无奈。
以下是对这一句诗的详细解析: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唐代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 |
原文 | 关山难越,谁悲失路之人? |
释义 | 关山难以越过,谁会为迷失方向的人感到悲伤? |
意境 | 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与孤独,以及对失意者的同情 |
作者 | 王勃(初唐四杰之一) |
二、背景与赏析
《滕王阁序》是王勃在参加洪州都督阎公宴会上即兴所作,被誉为千古绝唱。文中不仅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,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。
“关山难越,谁悲失路之人?”这一句,既是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叹,也体现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。在那个时代,士人往往怀才不遇,而“失路之人”正是那些不得志的文人。
三、现代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关山难越”常被用来比喻人生中难以跨越的障碍或困难。而“谁悲失路之人”则提醒我们,在面对挫折时,应更加关注他人的处境,给予理解和关怀。
四、结语
“关山难越”的下一句是“谁悲失路之人”,这句话不仅展现了古人的哲思,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,要勇敢面对困难,同时也要学会体谅他人,共同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