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不虚传的涵义】“名不虚传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的名声与实际相符,不是虚假的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真实性和可信度,意味着人们所听到的关于某人的评价是真实的、有依据的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名不虚传”常用来称赞一个人的能力、成就或品质,表示其确实值得被认可和尊重。它也可以用于对事物、地点、产品等的评价,表示它们的实际表现与传闻一致。
一、
“名不虚传”出自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前有谏者,皆非也。今闻其名,未见其人,故不敢妄言。”后来演化为成语,意指名声与实际相符,不是虚传的。该成语多用于正面评价,强调真实性、可信性与价值感。
在使用时,应注意语境,避免滥用或误用。它通常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,如评论、介绍、推荐等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名不虚传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 |
基本含义 | 名声与实际相符,不是虚假的 |
用法 | 多用于正面评价,表示真实可靠 |
适用对象 | 人、事、物、地方、产品等 |
情感色彩 | 褒义 |
常见搭配 | “这地方名不虚传”、“他的技艺名不虚传” |
使用场合 | 正式、半正式场合,如演讲、文章、推荐等 |
注意事项 | 避免过度使用,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名不虚传”不仅是一个表达真实性的成语,更是一种对他人或事物的认可与信任。在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,可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与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