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得以意思和来源是什么】“得以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书面语中,表示某种结果或状态的实现。它通常用来强调某人或某事在某种条件下获得了某种结果或权利。虽然“得以”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,但在正式、书面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仍有其特定的表达意义。
一、
“得以”是汉语中的一个副词性词语,多用于书面语中,表示“能够、可以、获得”的意思。它常与“能”、“可”等动词搭配使用,表达一种条件达成后的结果。该词来源于古代汉语,在古文中常见,如《论语》《史记》等文献中均有使用。
“得以”的构成是“得”+“以”,其中“得”表示“能够”,“以”为介词,表示“凭借、通过”。因此,“得以”整体上表示“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或条件而实现”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 | 得以 |
拼音 | dé yǐ |
词性 | 副词(常作状语) |
基本含义 | 表示“能够、可以、获得”,强调某种结果或状态的实现 |
常用搭配 | 得以实现、得以完成、得以解决、得以发展 |
来源 | 源自古代汉语,常见于文言文及古籍中 |
现代使用 | 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,口语中较少使用 |
近义词 | 能够、可以、获准、获得 |
反义词 | 无法、不能、不得 |
例句 | 他终于得以完成这项任务。 这个方案得以通过。 |
三、补充说明
“得以”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见,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然具有一定的表达力。它的使用往往带有庄重、正式的语气,适用于描述某种努力后的成果或制度上的许可。
例如:
- “经过多次讨论,这个计划最终得以实施。”
- “由于他的努力,问题得以顺利解决。”
这些句子都体现了“得以”在表达“通过某种方式达成目标”时的独特作用。
四、结语
“得以”作为一个较为传统的汉语词汇,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使用,但其在书面语中的存在,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。了解其含义与来源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及正式文本中的语言风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