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江东去的后面是什么】“大江东去”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。这句词气势磅礴,描绘了长江奔流不息、一往无前的壮阔景象,也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感慨的深沉思绪。
一、原文出处
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全文如下:
> 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
> 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
> 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
> 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> 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
> 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
> 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> 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
二、大江东去的后面是什么?
从字面来看,“大江东去”的后面是“浪淘尽”,但若从整首词的结构来看,这句话之后的内容是:
- 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
- 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
- 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
- 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
这些句子共同构成了这首词的开头部分,展现了作者面对滚滚江水时的历史联想与人生感悟。
三、总结与分析
词语/句子 | 含义 | 作用 |
大江东去 | 长江向东奔流 | 引出自然景观,象征时间流逝 |
浪淘尽 | 波浪冲刷,洗去尘埃 | 表示历史的变迁与人物的消逝 |
千古风流人物 | 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| 引发对英雄人物的追忆 |
故垒西边 | 赤壁战场旧址 | 提供具体地理背景 |
三国周郎赤壁 |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事迹 | 展现历史场景,增强画面感 |
乱石穿空 | 山岩陡峭,波涛汹涌 | 描绘赤壁的险峻地貌 |
惊涛拍岸 | 浪花冲击岸边 | 增强视觉与听觉效果 |
卷起千堆雪 | 浪花如雪般翻滚 | 形象化描写江水的壮丽 |
江山如画 | 自然景色美丽 | 表达对美景的赞叹 |
一时多少豪杰 | 当时有多少英雄人物 | 总结历史人物,引出下文 |
四、延伸理解
“大江东去”不仅是一句写景的句子,更是一种象征,代表着时间的流逝、历史的更迭以及人生的无常。苏轼借此抒发自己对人生短暂、功名易逝的感慨,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。
五、结语
“大江东去”的后面,是历史的回响,是英雄的足迹,也是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。通过这一句词,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幅壮阔的江景图,更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。